人类活动消耗资源和产生废物,人口增加和全球消费增长就有必要了解自然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生态足迹的出现成为了世界领先的人类对自然需求测量的工具之一。简而言之,生态足迹核算回答了我们的星球是否有能力维持人类的需求。

生态足迹是测量自然的供给和对自然的需求。在供应侧,生物承载力代表了我们星球的生物性生产力水平,包括林地、草地、耕地和渔业。这些地方若不开垦就可以吸纳我们产生的很多废物尤其是碳排放。

生物承载力由此可与人类对自然的需求相比较,即生态足迹。生态足迹代表了为提供人类所需可再生资源和吸纳其废物而所需的生产力水平。目前为人为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具有生产力的土地也计算在内,因为建设用地不适合资源再生。

地球目前的状况: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出现生态超载,对资源的年需求超过了地球每年可以再生的能力。地球目前需要一年7个月的时间方能再生我们每年所需。

我们是在变卖地球资源来维持这种超载。超载对人类福祉和星球健康的威胁远被低估,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通过测量人口的足迹,包括个人城市国家或所有人群,就可以评价我们带给星球的压力,故而帮助我们更理智地管理好生态资产和采取个人集体行动来支持人类活动与地球承载相协调。

生态足迹于1990年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Mathis Wackernagel 和William Rees首创,目前已广泛为科学家、企业、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个人所采用,以监控生态资源的使用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和互动地图]